国际空间站沦为赚钱工具用尽后被抛弃中国杀出一条“新血路”

产品简介: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自己的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美国能联合众国共同研发国际空间站,却唯独针对中国,不让中国参加。而我们也用自己的态度进行了回击,虽然道阻且难,但中国空间站还是成功建立了。
如今,国际空间站被美国用来赚钱,榨干了价值,美国又厚着脸皮想要加入中国空间站。我国是否该“不计前嫌”,迎接这个“航天第一大国”加入我们呢?
从在地球上观察宇宙到离开地球,我们这一路虽然艰辛但好在没有被辜负。如今,中国空间站的存在已经足以让每一个国人都感到自豪了。
从1961年苏联航天员成功驾驶第一艘载人飞船开始,载人航天事业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虽然在大多数人看来,上世纪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难以与美国和苏联正面抗衡,但我们依然是在1999年发射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
可能也正是这一艘飞船的顺利发射,才让我们逐渐产生了要留在外太空的想法。说干就干,不到九年的时间里,我们就再次于2008年发射了神舟七号,实现了航天员的外太空行走。
而这也是我们建立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步,此后直至2017年,我们陆续迎来了神州八号乃至神州十一号的成功发射,而随着天宫一号、二号实验室的发射升空,咱们终于完成了空间站的主体建设。
当下,我国建立的天宫空间站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空间站。虽然在官方给出的视频画面中看不出来空间站的大小,但实际上它的体积并不算小。
数据显示,由天和核心舱、问天与梦天实验舱三部分所组成的空间站,总重达到了66吨,其中天和舱的长度就已经来到了18.1米,半径则有2.1米左右。
至于剩下来的两个实验舱则空间差不多一样大,长度皆为14.4左右,所以总体算下来的话,我国空间站内的空间约为110立方米。
要知道,为了把航天器送上天空往往都是需要减重的,质量每提升一点,升空难度就要翻上好几倍,所以咱们如今能在外太空建立起空间站实属不易。
更别说空间站上还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了,原来不仅产品部件与核心元器件是完全国产化,就连原材料的制造我们也没有让外国进行干预。
咱们凭借一己之力能搞出来能在宇宙当中运行的空间站,难道还不算厉害吗?在世界各国于地球上竞争不停的当下,我们却打破了技术的约束,在外太空硬生生打开了一片独属于中国的空间与领地。
来自美国的遏制,让中国空间站不得不走向独自厮杀这条路,不过也正是源于他们的处处限制,才让我们用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少的时间追赶上了世界前列的水平。
在我国建造天宫空间站以前,宇宙当中就已经有一个国际空间站了。这个自1998年推出的项目,其实是由美国、俄罗斯以及日本、巴西等16个国家共同研制出来的。
由于建立时间较早,所以各国对空间站的投入也是费用极高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这20多年来,各国于国际空间站的总投入已超越了两千亿美元。
按理说,在1970年就发射了第一颗自研人造卫星的中国,是可完全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搭把手的。可事实呢?却是等到空间站建立完毕,我们都没有参与到其中。
说实在的,其实并不是我们不想帮忙,而是美国早早的就把我们挤出了赛道,在新世纪到来之前,美国与苏联牵头的国际空间站项目不带我们玩,来到新世纪后,2011年时美国又提出了沃尔夫条款。
在这个条款当中,美国直接把中国不被允许和美国进行航空航天科研合作给写到白字黑字上了。而他们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条款能够顺利实施,甚至还挂上了一个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旗号。
可我们都知道,他们此举不过是为了遏制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已。可是,就算是他们把我们拉入了合作黑名单,对咱们进行不断的技术封锁,我们依然在今天研发出了天宫空间站。
就在我们的空间站蒸蒸日上的当下,喜欢使坏的美国却正对着自家的国际空间站发愁。原来,空间站在建立之初并没想到会使用这么久,由于建立时间过早,站内的设施早已出现了老化的情况。
甚至,空间站内还分布着许多漏气点,这些意外状况无不在进一步削减空间站的常规使用的寿命以及维护成本。如果美国还有点责任心,就该大力投入以保证站内正常运行。
可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居然想最后靠空间站捞一大笔钱,据了解,前几日NASA的副局长就宣布将持续推动空间站的商业化。然而,尽管美国的想法很丰满,但实现起来肯定是困难重重的。
毕竟空间站本身由多国建立,如果其得不到他国同意,是很难在站内划分商业私人空间的。就算这一步能顺利搞定,美国也很难保证消费意愿,客户数量和收入达到预想水平。
可这和我们又有啥关系的,在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国生有异心,都不想好好维护的当下,我们只需要在自家的空间站内稳坐钓鱼台就可以了。
比之国际空间站,较晚出生的天宫空间站必然要拥有很多其很难来想象的优越功能。而随着国际空间站的进一步落寞,咱们的空间站也能迎来慢慢的变多的合作伙伴,美国除外。
别看我国的空间站使用的是第三代的发展思路,但上面可有着新型的再生生保技术,另外配置的冷凝管冷凝干燥组件,也可以收集水汽,保证航天员对水分的摄入。
而除了资源转化外,咱们站内的资源使用率也要高于国际空间站。原来,我国的空间站上搭载着两个太阳能柔性电池,并且由于二者三结砷化镓电池,所以都拥有着30%左右的转化率。
这种高转化率电池配上我国的核心舱电池翼,则能够保证发电功率直达100千瓦以上。而与咱们相比,国际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效率却只有可怜的15%了。
而这么先进的空间站,我们可是没打算独享的,我们对其他国家始终抱有开放包容的态度。据了解,如今欧美、亚非地区已经有27个国家向我国发出了项目合作申请。
目前,我们经过层层筛选一共选出了来自17个国家的九个科研项目。当然这些国家当中,肯定是不会包含美国的了,毕竟他们自己给出的沃尔夫条款不仅限制了我们,也实现了固步自封。
就算他们有合作的意愿,最终也会因为自家早年通过的条款,而不得不收回想法。
可对于我国来说,就算没有美国,我们也已拥有了自家的空间站,并且利用其中独特的外太空环境,培育了全新的水稻和再生稻新的种质、实现了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冷原子干涉陀螺。
苏安下来,空间站内现有的项目则已经多达181项了,未来相信我们还会再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等众多领域获得更加多的突破与创新。
而那些我们愿意接纳的合作伙伴,自然是可以与我们共同见证的。至于美国,我们只想让他们在老化、漏气的国际空间站上搞商业化的项目能顺顺利利地进行下去吧。